劇訊月刊
前進臉書
建議使用Firefox瀏覽本站,以獲得最佳視覺效果!
友好連結
《誰殺了大象》──想像穿在身上的象皮
如果有一天,走在城市裹,眼前赫然出現一頭大象,你會作出甚麼行動?
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筆下有一篇名為Shooting an Elephant的短篇小說,正正描述了這個狀況。這位寫出名篇《1984》的着名作家,年輕時曾經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緬甸當過好一陣子警察,惹來後人猜測這個短篇實為半自傳故事。故事以第一身出發,刻劃主人翁警察於殖民地執勤期間,為免遭受當地人民恥笑,不得不違背良心,射殺一頭浪蕩街頭的大象。大象的死亡過程緩慢而痛苦,警察的子彈射穿大象皮膚同時刺出殖民主義下的荒謬。故事以自嘲筆法,站在權力者的位置,反思權力關係。 (more…)
不是臉書:《hamlet b.》(2012大中華版)創作前後的一些省思
口述:陳炳釗(整理:羅穎妍) /
●當初,電影從西方走入華人社會,一開始打着娛樂的旗號,以娛樂大眾為目標,即使比較藝術性強的電影,亦在娛樂節目的框架之下出現;劇場的情況剛好相反,被視為帶着一種文化功能,背負社會教育意涵及文化意義,除了着重內容深度,亦傾向精神及形式層面探索。
拿着我們所有的,進劇場。
文:陳麗珠/
三月六日,在天氣預告潮濕有微雨的同時,陽光普照,貓、幼葉、微風、鳥鳴全是春。我家拐彎是建於長洲山崗上的關公忠義亭,亭前有小園庭,平時日間恬靜悠閒,黃昏關上小門,欄後是貓兒們相處和吃晚餐的地方。
誰是莎妹?──《不良:莎妹書》
文:方祺端 /
〈序〉
究竟該如何為這本奇特的書寫文章呢?
(濟南)肉體的堅韌抗爭——記李凝和他的凌雲焰
文:瘋子/
在我們這個時代裏,抗爭行動已在越來越成功的洗腦和利誘中被瓦解了。一方面各種思想管控、社會規訓空前的強大,並且逐漸向「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發展,以至於要去想像另外的世界的可能性非常之困難;另一方面,現實中的種種勸誘軟硬兼施,棍棒夾蘿蔔輪番進攻之下一批批的「戰士」陣亡,或退隱江湖,或改旗易幟,甚至成為「惡夢」製造的元兇或爪牙。
(日本)時間的齒輪,我們都卡在其中
文:天乙 /
歐亞巡迴表演成員與筆者(右二)大合照
剛在二月份到沖繩逗留了三個星期,參與一個歐亞巡迴表演的排練,排練時間以外,我到了沖繩當地人最常前往的劇院,上面的宣傳海報依舊是當地傳統音樂和舞踊表演,似乎無論對旅客和沖繩居民來說,傳統的表演藝術是他們唯一的劇場節目。
Dowser,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二)
文:林流鳥/
正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雖然迄今流傳於市面及行內的就主要為上述幾款dowser,可是明明在效果上,仍然大有進步的空間……作為一個舞台幕後人員,責任就應當是盡最大努力,去蕪存菁。
港產莎翁的傳奇
文:火靈/
(轉載自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http://www.iatc.com.hk/criticspo/2012/04/05/%E6%B8%AF%E7%94%A2%E8%8E%8E%E7%BF%81%E7%9A%84%E5%82%B3%E5%A5%87/)
第一次入場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作品,第一次感到如此震撼。即使事隔數日,仍能感到那陣陣「餘震」。因為《hamlet b.》(2012大中華版)(下稱《hamlet b.》)帶來的不只是創作意念上的衝擊,它的每句台詞都挑起觀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