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乙 /
歐亞巡迴表演成員與筆者(右二)大合照
剛在二月份到沖繩逗留了三個星期,參與一個歐亞巡迴表演的排練,排練時間以外,我到了沖繩當地人最常前往的劇院,上面的宣傳海報依舊是當地傳統音樂和舞踊表演,似乎無論對旅客和沖繩居民來說,傳統的表演藝術是他們唯一的劇場節目。頭一個星期不斷看和聽,可能已覺得膩,但見到一個地方的人民會如此鍾愛屬於自己的傳統藝術,可說是難能可貴(只站在香港人的立場而言)。你可以認為這只是他們賴以存活的技倆,但日本人就是有一種能令你信服的敬業樂業精神。我亦趁機在這個旅遊聖地四處亂逛。沖繩一年四季不乏遊客光顧,其傳統的表演藝術當然得到全面發揮。整條國際通大街充斥着沖繩的傳統音樂,眾多餐廳都傳出三弦的聲音。到了週末,不同的景點都有舞踊表演,為了應付來自世界各地和日本其他地方的遊人,這些表演應該是從未間斷的。
當我已覺得不會再有甚麼驚喜的時侯,我收到「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演劇節 Kijimuna Festa」總監下山久先生的邀請,到劇院欣賞節目,說是一個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演出,我精神為之一振。當晚,我在劇院門口排隊入座時,留意到排隊的觀眾大多是年過五十的人,年青的觀眾(包括我在內)不到十個。
整個戲的時代設在日本古代,坐在台中央的兩個樂手除了以三弦奏樂之外,還擔當說書人和閒角;羅密歐是一個充漲了氣的白臉大胖子;茱麗葉則是一個紅臉麻子。另加僕人男女各一,共有六名演員。導演將原著的離離合合濃縮為三+分鐘,結局則改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演出特別之處在於中間加插大量傳統舞踊,甚至利用角色的性格來將它變奏。差不多每個角色都曾拿着三弦高歌,令整個演出更像一個音樂劇。
我這麼說好像在怪他們把原著改得體無完膚,但我卻完全沒有這個意思。相反,要一群看慣沖繩傳統表演藝術的觀眾,一下子將整套莎劇放入胃裏更加吃不消。如今導演將他們慣常欣賞的歌舞都加進去,令他們看時多了一份親切感,減低排斥翻譯劇的機會。我看到他們欣賞時都顯得津津有味呢。
看畢,我走到化妝間聽導演說了幾句話,原來這個年約三十的導演一直很想將西方劇目引入沖繩,同時亦嘗試揉合傳統文化,希望能給觀眾看到傳統文化的另一種呈現。如果我只評論導演的處理手法、演員的表現根本沒有意思。意義在於這個導演肩負着一個革命性的重任。我相信每一代的使命都不盡相同,而每一代定下的遊戲規則亦不可必然地套於下一代。每當有革新的運動出現時,必先以小眾之力去撥動時間的齒輪向前行……
啊,說起劇場的時間,就像《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提及的那樣:一個停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一刻,一個繼續向前。
而我們,都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