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ch 8, 2012 文:瘋子/
在我們這個時代裏,抗爭行動已在越來越成功的洗腦和利誘中被瓦解了。一方面各種思想管控、社會規訓空前的強大,並且逐漸向「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發展,以至於要去想像另外的世界的可能性非常之困難;另一方面,現實中的種種勸誘軟硬兼施,棍棒夾蘿蔔輪番進攻之下一批批的「戰士」陣亡,或退隱江湖,或改旗易幟,甚至成為「惡夢」製造的元兇或爪牙。
Read More
-
March 8, 2012 文:天乙 /
歐亞巡迴表演成員與筆者(右二)大合照
剛在二月份到沖繩逗留了三個星期,參與一個歐亞巡迴表演的排練,排練時間以外,我到了沖繩當地人最常前往的劇院,上面的宣傳海報依舊是當地傳統音樂和舞踊表演,似乎無論對旅客和沖繩居民來說,傳統的表演藝術是他們唯一的劇場節目。
Read More
-
February 11, 2012 文:瘋子/
去年的杭州,陰雨霏霏。省美術館有一部名為《呐 》的作品在演出(沒錯,「呐」後面有一個空格),劇團是來自武漢的「江湖戲班」,導演叫郎劍飛,滿族人。作品是美術館「魯迅的面容——中國新興木刻運動80周年暨魯迅誕辰130周年紀念特展」的受邀演出之一。
Read More
-
February 11, 2012 文:Rico Wu/
記得曾經在外地向一位對香港全無概念的朋友形容香港如何擁擠狹窄:「在鬧市要看天空,你大概要抬頭超過六十度。」我大概就在這樣不見天日的環境下活了很久,在無計可施下於今天六月出走英國進修,
Read More
-
January 13, 2012 文:王蘊芝/
十二月,美國劇作家Doug Wright作品《I am my own wife》分別在香港和台北被搬上舞台,這是一個由男演員飾演一個男性去飾演女性的故事,男演員飾演德國跨性人Charlotte von Mahlsdorf,香港譯名為《亂世浮花》,台北譯名為《我的妻子就是我》,
Read More
-
December 13, 2011 文:瘋子 /
今年年中起,上海民間非營利獨立劇場「下河迷倉」倉主王景國開闢第二戰場,另行創立演出文化公司:「源代演藝」,並獲得政府文化部門的演出資助,通過更為面向市場和普通觀眾群的方式,推動戲劇普及和文化獨立的理念。
Read More
-
December 13, 2011 文:陳國慧/
在其藝穗手冊的首頁,組委會似乎是相當清楚這「源於愛丁堡、落地深圳」的藝穗節方向:文中強調與原裝藝穗節的理念契合,「強調創意、城市驚喜、全民參與、發展現代藝術、反映當代生活和心態」。
Read More
-
December 13, 2011 文:FAN/
初冬的傍晚,王府井大街上熙熙攘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內的燈光透過濃重的霧氣灑在匆匆而過的路人身上。大門外,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海報已經貼了出來。
Read More
-
November 6, 2011 文:郭佩欣/
滿街都是音樂家!電影《一奏傾情》描述的情節:晚上街頭藝人冒著寒風,在街上演奏,換來三兩途人的駐足;結他獨奏的Norwegian Wood 小號吹奏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年輕的樂團在街上演奏新曲,還有笛子、傳統手鼓、甚至豎琴,鋼琴也搬在大街上!
Read More
-
November 6, 2011 文:靜賢/
初秋的羊城,廣東現代舞團小劇場迎來了密集的演出。在眾多與編舞合作的舞蹈演出中,與眾不同的一個演出吸引了戲迷們的眼球。香港進劇場的兩位編導陳麗珠和紀文舜為廣東現代舞團的演員帶來了這次全新的嘗試,把西班牙詩人洛爾卡(Federico Garcia Lorca)的 《白納德之屋》(西班牙語:La casa de Bernarda Alba)改編為舞蹈演員演繹的《白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