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 Archive

  • 《誰殺了大象》──想像穿在身上的象皮

    《誰殺了大象》──想像穿在身上的象皮

    如果有一天,走在城市裹,眼前赫然出現一頭大象,你會作出甚麼行動? 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筆下有一篇名為Shooting an Elephant的短篇小說,正正描述了這個狀況。這位寫出名篇《1984》的着名作家,年輕時曾經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緬甸當過好一陣子警察,惹來後人猜測這個短篇實為半自傳故事。故事以第一身出發,刻劃主人翁警察於殖民地執勤期間,為免遭受當地人民恥笑,不得不違背良心,射殺一頭浪蕩街頭的大象。大象的死亡過程緩慢而痛苦,警察的子彈射穿大象皮膚同時刺出殖民主義下的荒謬。故事以自嘲筆法,站在權力者的位置,反思權力關係。

    Read More

  • 牛棚劇訊2012年3月號

    牛棚劇訊2012年3月號

    乍暖還寒的霧濕春日,一年過去,我們的hamlet經過發酵與蘊釀,終於以全新面貌登陸澳門,準備上演《hamlet b.大中華版》。承蒙支持,澳門場次已全部爆滿,下一站則是香港的上環文娛中心,欲購從速! 「《hamlet b.》想表達的到底是甚麼?消費、選擇、行動…?」特約記者周潁榆和意珩特別訪問了導演及演員,為我們提供一些可能的線索,準備一同進入b的世界。而編導陳炳釗也趁此機會,作出創作前後的一些省思。行內人陳麗珠在長洲坐看桃花,細思每一個認真的創作都是一封情書。速報方面,天乙於日本沖繩觀察到本土傳統劇場與西方劇目的融合,而瘋子介紹了在濟南以肉體抗爭的李凝和他的凌雲焰。今期好書推薦新鮮出爐的《不良:莎妹書》;冷知識則繼續講講Dowser還可以做得有多好。 專題文章:意珩《朱康,運華,與一部戲--hamlet b. 2012 大中華版》、周潁瑜《買唔買好呢?That’s not the question》

    Read More

  • 亮點:編輯的話

    亮點:編輯的話

    《hamlet b.》大中華版即將於三月公演,率先送上宣傳短片! 上期劇訊率先披露前進進的「新文本運動」(2012-14)的前奏預演,今期更公佈整個的陣式分佈,讓觀眾及劇場同業們更具體了解新文本的面貌。 今期專欄「勞動到底」的馮程程正在翻譯Sarah Kane《驚爆》,發現主角Ian的排外與種族歧視情緒,竟與近日香港的社會矛盾恰恰相對照。「行內人」神父談到《黐膠花園》這「癲覆」劇場之系列妙作;「速報」則由Rico與瘋子帶來奧地利表演交流與武漢當代劇壇的現況。今期「好書」,方褀端介紹了關於法國陽光劇場導演莫虛金的《亞莉安.莫虛金:當下的藝術》,而「冷知識」則跟大家談談可能很少留意的「dowser」。

    Read More

  • 編輯的話

    編輯的話

    1月伊始,為期三年的「新文本運動」已經悄悄開跑,於首兩個週末進行「劇本進行中」的讀劇講演。讀劇作為文本的表演前奏,其表演性可堪嘴嚼;而劇評匠鄧正健正在思考寫那「兩三千字」評論背後真心研究的功夫與作為評論人的鬱結。 「行內人」梁菲倚正在攻讀碩士班,回想起自身的芭蕾與在「優劇場」的鍛鍊,細味東西方表演文化中之幽微差別;「劇場好書」亦正好介紹「優劇場」創辦人劉若瑀談表演的新書。 「海外速報」由Rico和王蘊芝分別帶來英國與台北的劇場快訊;「冷知識」則談談入台Schedule的重要性。最後,「開放評台」由汪晶晶送上賞《失/Sucks》評論一則。

    Read More

  • 2012之前,十七個可能末日之後

    2012之前,十七個可能末日之後

    在2012來臨前夕,帶着《十七個可能與不可能發生在2012的戲劇場景》於港穗兩地巡演的熱烈餘溫,我們步入最寒冷的冬季。演後廣州觀眾的坦誠分享與認真意見,對創作人陳炳釗來說是最大的讚美與肯定。而今期劇訊除鄧正健與汪晶晶的評論外,還特別節錄了兩地觀眾的意見,在期待2012最終章的同時,仍然繼續開放討論,讓作品在不同的維度延展。 「行內人」陳麗珠在哥倫比亞行後無法言傳的點滴感受,以相片訴說;「海外速報」的消息今回則北望神州:何凡在北京看「林兆華戲劇邀請展」,與瘋子寫關於上海文化團體「源代演藝」的起航與擱淺,無不透露著大陸戲劇所面對的商業化及娛樂化趨勢,另外還有陳國慧淺談「2011深圳灣國際藝穗節」,坎入深圳核心思考怎樣本土?如何國際?末日之前,呷着熱茶,還可以讀讀方褀端介紹的「劇場好書」 《演員的挑戰》;而「冷知識」小文,會解說「A貨地膠」與正貨Marley的分別 。

    Read More

  • 亮點

    亮點

    前進進年度大戲《十七個可能與不可能發生在2012的戲劇場景》即將於香港及廣州巡演,今期特別送上17個與這創作相關的關鍵字,為觀眾朋友入場前補一補,淺嚐這個題材、意象豐沛的演出。 「勞動到底」的馮程程剛到過英倫與當地新文本戲劇人作交流,「行內人」的神父則隨進劇場到哥倫比亞去,兩人各有體會,分別撰文為旅程作個小總結。「海外劇場速報」則有兩篇來自柏林及廣州的報導。 方褀端帶來新書《女性與劇場:香港實踐初探》的介紹,今期「冷知識」,Lotus 訪問了曾任職報章文化版的張薇與鄭依依,談談藝文單位與傳媒的主客關係。

    Read More

  • 十月牛棚

    十月牛棚

    高溫九月過去,遲來的颱風打破李氏力場,刮得我們一陣清涼。今期專欄有「偽劇場誌」,鄧正健觀進念再演《百年之孤寂》,當年的實驗已走到 version 10.0,前衛到底是否褪色了? 那邊廂,「行內人」梁菲倚剛在台北古蹟蘆洲李宅完成演出,跟肥力於台北辦展看戲完畢帶回的速報別有同感,深覺藝文空間的人性化管理之重要;潘詩韻這回跑到廈門出席國際戲劇大會,從中國地道戲,看到國際。 方褀端今期跟我們分享後台好書《舞台管理》,劇場是團隊合作,溝通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事;Lotus則訪問了曾文通與梁小衛,談談劇場外賣服務。

    Read More

  • 九月亮點

    九月亮點

    熱辣辣的暑假過後,秋天正是各地戲劇節繼續接棒的熱鬧時光!今期「海外劇場速報」由瘋子與小白領航,分別看看上海的先行青年創意戲劇節與澳洲的Brisbane Festival的不同風光;「評論」與「開放評台」則正好回顧了八月牛棚劇場場地資助計劃的《基督與史提芬妮》與《碎夢人生同樂會》。雖然牛棚的場地資助計劃沒有策劃導向,也掛不上戲劇節之名,但牛棚劇場風味濃郁,這炎夏聚集之新銳創作人試驗已幾乎有個青年戲劇節之味。此時此刻,「行內人」陳麗珠就已遠渡重洋,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在稀薄空氣中表演創作。而「勞動到底」的馮程程在帶領演員工作坊之時,重新思索對英國直面劇場及新文本的淵源與時代處境,同時展望此刻的劇場現況。而今期的「冷知識」Lotus相約換裝大師陳明朗和鄭文榮,淺談劇場裏的梳、髮、服心聲。十一月的年度大戲《十七個可能與不可能發生在2012年的戲劇場景》即將進入排練,觀眾期待之餘,不妨讀讀「劇場好書」推介《陳炳釗劇場文本集》,填填預購表格,以優惠價回頭品味陳炳釗過去十年來的作品。

    Read More

  • 亮點:八月,牛棚劇場熱烘烘!

    亮點:八月,牛棚劇場熱烘烘!

    編輯部 炎炎酷暑,氣溫高企,但牛兒沒有躲懶,八月的牛棚正是熱鬧!牛棚劇場場地資助計劃踏入第三季,本月每個週末都有演出!

    Read More

  • 亮點:沒有導演的話?誰來話事?

    亮點:沒有導演的話?誰來話事?

    編輯部 《A貨革命》的創作導演甄拔濤就覺得這個戲就不應該有「導演的話」,於是就像排戲般大家互問互答,收編在場刊內,也率先刊載在牛棚劇訊! 第四季的表演場地資助計劃的現已接受申請!即將於八月上演的劇目包括有蕭俊傑策劃的《天狼們的曼陀羅華》、蔡運華策劃的《夜靜無風》、楊振業策劃的《新媒體實驗劇場︰基督與史提芬妮》和成博民策劃的《碎夢人生同樂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