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火靈/
(轉載自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http://www.iatc.com.hk/criticspo/2012/04/05/%E6%B8%AF%E7%94%A2%E8%8E%8E%E7%BF%81%E7%9A%84%E5%82%B3%E5%A5%87/)
第一次入場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作品,第一次感到如此震撼。即使事隔數日,仍能感到那陣陣「餘震」。因為《hamlet b.》(2012大中華版)(下稱《hamlet b.》)帶來的不只是創作意念上的衝擊,它的每句台詞都挑起觀眾反思。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鄧正健/
「因此未來的劇場藝術必須拋棄過去我們只是把藝術創作當成是短暫的個人化的單一的心靈創作活動來理解的觀念文化藝工作者必須放下身段把藝術品放回到日常生活的文化脈絡之中交出你的主權打開你的籠子把閱讀的主導性和參與的多元性交回到消費者手中藝術不應再是飢餓藝術家發出的個體吶喊但也絕不可能是肚滿腸肥的資本家的宏觀操弄而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複合雙贏的溝通過程……」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Ella/
《hamlet b. 2012大中華版》比起2010年在牛棚的演出,場地更大,顯然是想吸納更多的觀衆,然而宣傳單張上卻開宗明義指出這是「衝擊全球消費文化」之作,似乎又有「趕客」之嫌,仿似對觀衆提出一個挑戰,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並不怕一些多數人印象中「沉悶的」「嚴肅的」議論。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賴勇/
1. 商品化會殺死劇場藝術嗎?但劇場要存在,就必須要有觀眾/觀者。
劇作者陳炳釗認定了「消費時代」的創作環境,要探討劇場工作者、觀眾和資助者的關係。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Becky/
《hamlet b.》一劇由陳炳釗導演撰寫文本及執導,主要概念取自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在1977年創作的《哈姆雷特機器》,2010年首次於台北、香港、廣州演出,2012年重新編製成《hamlet b.》(2012大中華版),並在3月16至18日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重演,再次探討全球消費文化如何衝擊藝術創作。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李智達/
前進進的作品一向予人感覺前衛,而在不斷嘗試中更成為香港最成熟的小劇場之一。今次進場看《hamlet b.》,心中期待是一種與香港一般劇場全然不同的作品,而且這次前進進還打正旗號講消費文化,光看海報就感到很強的批判性和抗爭性,似乎是一個向資本主義或商業劇場「說不」的作品。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何俊輝/
(轉載自大公報)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與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製作、陳炳釗負責文本及跟張藝生聯合導演的《hamlet b.》(2012大中華版),串連了消費主義和文化產業。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卡夫卡/
(轉載自信報)
一次,卡夫卡聞某高官發偉論,指要為香港打造一個百老匯,因為百老滙賺錢、百老匯過癮!此君對百老滙的信仰與傾慕,可媲美基督徒對天堂、佛教徒對極樂世界。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李爾/
(轉載自澳門日報)
繼二零零八年的《哈奈馬仙》以及二零零九年的《賣飛佛時代》之後,陳炳釗的「消費時代系列」三部曲終章是二零一零年的《hamlet b.》,此劇以德國海諾.穆勒(Heiner Muller)的後現代劇作《hamletmachine》為起點,延伸對消費主導之下的文化產業、創作者與消費者兩者關係的思考。
Read More
-
April 23, 2012 文 : Flor’cie@ 依靠羽毛的歌聲 /
(轉載自網誌「依靠羽毛的歌聲」:http://mypaper.pchome.com.tw/zoe0fish/post/1322835558)
日期:2012年3月9日,20:00-22:00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舞台以個人主義為主,以象徵的手法表述舞台的框架,多以白色素材為多,以紅色液體傾注作結。由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與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手執導的《hamlet b.》,結合一幕幕當代消費時代的怪異景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