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流鳥/
劇場是個疑幻似真的造夢場所,真實與虛幻在這裏被倣擬、被再造、被重構。當編劇以文字、導演以調度、演員以身體去呈現與創造的同時,後台技術人員便盡一切所能,把冀求的幻境雕琢至最完美。舞台管理有時看來似有還無,但正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我相信,看起來幾乎透明的舞台管理隊伍其實就是最完美的,因為在問題出現前、在瑕疪被察覺前,都一一被無聲無息地解決了。
所有細節都能做得更好,不應該抱有「大家都是這樣做,照做就OK的」苟且心態,這是我的信念。
「Fade In」、「Fade Out」是最常見的Cue指令,隨著戲的節奏慢慢浮現與隱沒的燈光與音樂,營造著每個場景與世界淡出淡入的幻化效果。可是近年常用錄像投影,投影機在fade in/out方面的缺憾卻令人頭痛!
製作錄像及打投影時,當然可以加入淡入淡出的效果,但問題是,即使畫面已是全黑,實際上投影機仍然在投射一個黑色畫面的光。這微弱的黑光在台燈光亮的情況下會被洗刷不見,可是一黑燈,馬腳便全露了。因此我們必須在投影機的鏡頭前,加裝一個稱為「dowser」的遮光器,以徹底遮擋光源,造出理想的black out。
現行的dowser有幾種:
一、上下開合式(D.I.Y.)
二、CD-ROM式(D.I.Y.)
三、快門式
四、水撥式
五、捲軸式
上下開合式
構造:以懸吊的繩索組,製成一個手動的拉繩裝置,拉起遮光罩時,光便無遮無擋地送出,反之,放下遮光罩即完全遮蓋。
操作:手動。
效果:縱向切割。
優點:便宜,操作及製作簡易。
CD-ROM式
構造:利用現成的CD-ROM裝置,把中間的空隙遮蓋,然後如一般操作CD-ROM一樣,按掣碟盤彈出,便能把鏡頭擋住。
操作:電動。
效果:橫向切割。
缺點:較大件。噪音較大。機件故障風險較高。必須自製但製作較複雜。
快門式
構造:如相機的快門原理一樣,是一組機械組件,按製時向中央螺旋閉合,形成遮光效果。
操作:電動。
效果:由外圍至中央切割。
缺點:較少人使用。僅某些新型號內置。
優點:雖然實際上做不到淡出效果,但由於切割速度快,可彌補此缺憾。
水撥式
構造:在鏡頭旁安裝一塊遮光的扇葉,按製時便如水撥般遮蓋住鏡頭,
操作:電動。
效果:橫向切割。
缺點:較少人使用。比捲軸式較昂貴,但結構複雜難以自行製作。
構造:沿用舞台燈具方面的「Scroller」技術。其實是一列遮光程度不同的遮光片,安裝在滾軸上,按制時滾軸轉動,由最透明的一塊滾至完全遮光的一塊,形成漸暗至全黑的淡出效果。
操作:電動。
效果:橫向淡出。
優點:能做到淡出效果。
缺點:較昂貴。噪音較大,不適合用於小型場地。
目前最常見於香港劇場的是上下開合式及捲軸式,前者製作簡便又便宜,後者則效果較優,但價錢較昂貴,製作預算緊絀的團體未必負擔得起。像牛棚劇場目前使用的,就是最簡單的上下開合式。
可是,其實上述的dowser都仍然是極不完美的。除了捲軸式外,以上各款均無法做到fade out的效果,在燈光漸暗的時候,觀眾仍然會看見一個「硬淨」的黑影掠過。
是的,這就是現存的dowser,現行大部分製作也是利用如此的dowser運作著。問題是,我們並不應該滿足於此……(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