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oment of Colombia

文:神父/

跟進劇場到哥倫比亞演出,隨團攝影師張志偉提出一個很好的點子,他帶着手提相片打印機,把照片在當地打印出來,變成明信片寄回香港。

上一次拿着相片是甚麼時候?上一次收到或寄出明信片又是甚麼時候?近十年相片已被重新定義,大家都樂於接受和追捧電子化世界。

此行應該是我現有的特區護照最後一次為我服務。十年前為方便歐遊而申請,因很多國家免簽證。當時拿着菲林傻瓜機,很珍惜菲林,不敢亂拍照;回港沖晒後才知道拍了甚麼,對相片內容較深刻;跟朋友分享的話,要拿着好幾本相簿出街。

雖然不方便,但感覺很好。

所以很喜歡志偉的點子。

可惜,在當地找不到郵政局,找不到郵票,找不到郵筒,只找到速遞公司,郵寄一張明信片,竟要花數百港元!問當地朋友如何寄信,他們只答用internet!最妙是其中一個年青人,想也沒想就答用e-mail,極其理所當然!我們都感到很奇怪,上一代的哥倫比亞人是如何跟遠方的人聯絡?到旅程完結我們也找不到答案。

任務未能完成,但這小小打印機卻為旅程帶來不少趣味。一天早上我們經過一個廣場,遇著一群學生,語言不通的我們高興地合照,更即時打印相片送給他們。他們好奇地看着打印過程,收到相片時更非常興奮! 整個旅程中,這小小打印機成為很好的親善大使。

哥倫比亞人確實有真誠和熱情的一面。出發前對哥倫比亞的印象都較負面,幸好在劇場裏遇到一些友善的人,打破一些負面印象。

在Bogota的劇場,我們遇到了萬能的Willie!他是劇場的technician,一個經常帶着笑臉的人,凡遇到任何問題,只要找他,都會在不知不覺間解決好。例如燈光方面,需要製作一些小型燈架。當我向他示意需要木條時,他沒多說話 (因言語不通),只笑笑口,說了 ”a moment”便滿有信心地走開;不消一會,他拿了一條木條回來給我,我便開始製作燈架;過了一會,他又多拿一條給我,再一會,又多拿一條給我!像變魔術般不停供應,我心想他是否去了很多地方把木材拆出來給我?後來我需要電鑽,他又一句 “a moment”,又滿有信心離開,跟着把我要的東西送上!最厲害的是,與此同時劇場內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他總是笑面迎人,樂觀地去處理!

於另一城市Manizales的劇場,佈景安裝花了很長時間,為了節省時間盡快處理燈光事宜,我一直待在舞台沒去吃晩飯。但見身邊的technician William同樣留在劇場沒有離開,我便着他先去吃飯。沒想到他的回覆是:「你不去吃飯?我也不去了。」令我十分感動!

每次去完Tour,都不自禁跟香港比一比。但香港人太多,有系統的劇場管理十分重要。我不寄望在香港會遇到跟哥倫比亞一樣極人情味的待遇,始終香港就是香港;我也希望哥倫比亞就是哥倫比亞,各自有各自的優點缺點,否則連劇場都全球化,便無得再去Tou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