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父/
辛苦搵來志在食,作為自由身的我,經常都要去不同地區的劇場工作。雖然入台工作往往很忙,但因配合場館工作時間,meal break都很準時,每天都會找不同的地方用膳。
於文化中心工作,喜歡光顧星光行地下一間小小的快餐店,店內只有幾張供堂食的桌椅,加上環境一般,故只喜歡買外賣飯盒。此店賣車仔麵及 「兩餸飯」,午飯時間大排長龍,很多西裝友OL光顧;飯盒連飲品只售廿八大元,非常極之實惠。到CC Studio工作,常光顧此店,買個飯盒到劇場外的前台桌用膳;天朗氣清的日子,還可享受照進四樓大堂的陽光,十分寫意。
以往也試過跟大隊到亞士厘道的韓國料理吃午飯,沒多選擇,豬、牛或鷄,配飯及韓式配菜和飲品,現在好像大概三十元左右。因價錢合理,且午飯時間往往有位坐,頗受後台朋友歡迎。但因食物質素一般,近年較少光顧。
現在文化中心外(以前星巴克)的位置開了一間頗精緻的餐廳,主要提供中價西式食物,如意粉、漢堡飽等,也有升級版港式常餐,感覺不錯。這店有個特別之處,如你點一杯「熱好立克」,雖是極地道茶餐廳常見飲品,但卻會以cappuccino的泡沫奶調製,味道未必更好,但這小小綽頭頗討人歡心,即使此店乃來自某大飲食集團。
到APA或Art Centre入台,晩飯時間都喜歡去謝斐道的一間茶餐廳,因為其下午茶餐時間特別長,以往到六點半,最近聽聞去到七點,非常配合dinner break時間!由於其Menu多年沒變,常光顧的朋友都記得喜歡食物的編號,一坐下來便說要某個編號,而不是食物名稱。
最頭痛是去沙田大會堂工作。鄰近的新城市廣場,是以每天都人山人海見稱,假日更是人頭湧湧,水洩不通!最近幾年還來個大翻新,全商場都是高級店舖,食肆變成中高價級別;即使到附近商場的茶餐廳,吃個午飯也要三四十元,況且質素一般,絕不好受。
到葵青劇院工作也有類似情況,附近的新都會廣場也走高格調路線,以往地庫吉野家位置變成高級西餐廳,吃個晚飯要過百元!幸好葵涌廣場還有不少平價食肆,否則會無啖好食。
最叫人懷念的,是早幾年到中環大會堂工作,常會到碼頭的一間小小店舖買外賣飯盒,此店前身是專賣德國腸,到兼賣中午飯盒時,招牌照舊,故此都喜歡說去「德國腸」買飯盒。當時鐘樓還在、皇后未走,午飯時能坐在碼頭邊看海邊吃飯,甚有風味。
當年情景不再,真感激偉大的特區政府。
現在整個中環至金鐘都被美麗的心大集團包圍!我們還有甚麼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