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阿fee/
阿代:「後台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的工作。」
「助理舞台監督(俗稱ASM)和舞台技術人員(俗稱台crew)是不同的。」阿代甫開始就這樣說。訪問過程中,阿代一直反覆強調自己不能算是crew,只是在牛棚劇場工作時多幫忙技術方面;不算是crew的原因是,自己「未夠班」。
原來在後台穿黑衣工作的並不只有一種職人──ASM他的職責主要是跟進道具、照顧演員的需要,他們要跟排戲,演出時也要一起on show;台crew的技術知識則豐富得多,他們的工作包括處理佈景、燈光以及各種舞台機關,諸如吊東西「上天」、做機關小門、掛masking、做stopper等等,入台時最先工作的是他們,on show時則未必需要在場。
當然大型劇團或大製作與小型製作又大有不同,因為資源的差距,大製作可以僱用更多後台人員,分工也會更為細緻,ASM、台crew分工清楚,甚至有dresser等;而小型製作而後台技術簡單的話,ASM便要肩負大部分後台工作了。
「沒有甚麼特別難解決的問題,不過總有辦法做得更好。」
我問阿代有沒有遇上過一些很特別、很難解決的後台技術難題,他就這樣說:「沒有甚麼特別難解決的問題,不過總有辦法做得更好。」他認為,其實做後台的人也要懂導演和演員的工作,做導演或演員的也應該理解後台的工作,那大家才會合作得更好。「像我有做演員的經驗,我會知道某些衣服是很難快速換好的,那我就懂得事先做一些手腳,讓演員能更有效的quick change。」簡單如掛塊masking,它的基本功能只是要「防走光」,不要「穿崩」,但是不是做到這樣就夠呢?阿代認為,還可以多想一點:「怎樣放演員出入會最方便呢?這樣放演員容易找到出入口嗎?那樣放演員會不會看不到入後台處有一個台階?這些都要細心的想。」
阿代的後台守則
阿代認為後台的職責就是要想辦法克服所有技術問題,使演出能順暢地進行,因此他對後台工作的四大原則是這樣的:
- 不要穿崩
- 安全、整潔
- 方便演員
- 完成美學上的要求
做了後台人一段日子,阿代的後台職業煩惱原來是日日in black,黑衫不夠來不及洗。他又說後台版的「索女.喪屍.機關槍」是「索帶.膠fa.PVC」,不過以膠fa和PVC最重要,絕對是入台必備。
阿代必備隨身法寶
篇幅所限,不能盡錄,其實阿代的法寶多如繁星,而且他如數家珍的,對每樣隨身工具都十分講究,連間尺都大有要求。如果有機會,大概可以從阿代的訪問中,出一本ASM工物全集。這次只選了其中幾項具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
腰包及生扣:腰包是方便在後台工作時爬上爬落隨身攜帶工具用;生扣則可把常用工具及電線膠布等扣在腰間,方便取用。
萬用鉗:十分方便,一個鉗就具備多種工能,包含鋸、剉、剪鉗等;每個crew都起碼有一個,甚或兩個。行內著名牌子Leatherman,鉗出名好用耐用;這牌子的價格平則四至五百元,貴則七至八百元,最優質的可以過千。
手套:阿代話有人會專程從日本買好的手套回來用。甚麼才算好的手套?最重要是合身及耐熱良好。而阿代的御用手套,則是購自土瓜灣的十元貨仔,果然慳家。
手電筒或頭燈:有時在後台工作的環境會較黑暗,而雙手均需工作,所以頭燈非常有用。
還有很多:電油(抹東西用)、「zip屎」(士巴拿的代用品)。

「zip屎」,作用和士巴拿相同,但好處是每扭一個轉時不用如士巴拿般拿起再套入,可以直接不停地扭,較省時方便。兩端的號碼顯示適合扭轉口的大小,有些前後的轉口大小也不同,即一個「zip屎」便有四種size。調較掣:一邊是扭緊用,一邊是轉鬆用。
同場加映:嘉英哥必備隨身法寶







